2020年已經到來,但回望2019年,這些網絡流行語你上手了嗎?你是不是有時候和年輕人說話,突然“一臉無辜”,覺得自己落伍了,不敢承認自己老了?
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,跟上年輕人的步伐,讓80後、90後的自己永遠保持年輕人的心態,請跟隨邊肖的小步伐,一起總結去年的網絡流行語,補上新年第一天的“時代之鈣”。
阿忠
解讀:中國。中國飯圈女生對她們共同偶像中國的昵稱。
比如:“哥哥出道五千年,14億活粉!勇敢的蒼蠅,隻有粉永遠陪著你!”
羨慕嫉妒恨
解讀:對他人從外表到內心,從物質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羨慕的自嘲式表達。
比如:“你有周末,我一點都不羨慕,我就是喜歡加班!”
(呸呸檸檬精)
我不知道,也不敢問。
解釋:帶冷笑話的意思,原意是指看到自己不理解或無法解釋的事情時的調侃。後來演變成戲弄某人或某事。
比如:為什麽不放個周末假?我不知道,也不敢問。"
(嗯,誰讓我是員工呢?)
解讀:中文“真情實感”的簡稱,意思是真摯的感情,真實的感受。如今是飯圈常用詞。
例:“我不想要zqsg的CP了”
(我的愛豆,我會愛他們的)
什麽,你這狗娘養的?
解讀:源於《巴啦啦小魔仙》男主的遊樂王子常說的一句話。原句是“你為什麽這樣?”因為普通話不標準,所以.雅姿。
比如:“你怎麽是這樣的兒子?我再也不和你說話了。”
(不理我,不理我,不理我)
與你無關
解讀《巴啦啦小魔仙》,遊樂王子一天到晚帶著口罩回答“與你無關”,遊樂王子的方言口音聽起來卻像“雨女無瓜”!
比如:“你怎麽穿成這樣來上班?”
(雨女無瓜)
教訓
解讀:表達對某人或某物的愛,隻是想把它捧在手裏,在心裏反複揉搓。它也經常被用來戲弄和針對某人。
例子:“這家夥不說實話,菜他。”
”(萬物皆可盤)
釋義:都這個年頭了,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。把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份2019“倒裝”了一下,用來誇張這個時間的久遠。
舉例:“都9012年了,還不讓我穿破洞牛仔褲呢?”
(來,奶奶給你縫起來)
光想青年
釋義:指光想著幹點啥,卻不付出實際行動。想法多,行動少,心裏幻想過一千遍自己會怎麽樣,卻總會因為拖延、懶惰、沒勇氣等借口,讓理想生活停留在想上。
舉例:“我想要辭職去旅行……”
(想了2年了)
我太“南”了
字麵出自某短視頻平台的一個“土味視頻”,後來為了好玩有趣,用麻將牌中的“南風”代替“難”,表達了普通網民釋放生活壓力的心理表現。
舉例:“爸爸掙錢太‘南’了,你要好好上學”
(上學也太“南”了)
令人頭禿
釋義:因為生活壓力大,人們經常出現抑鬱、恐懼、焦慮等情緒,從而導致頭禿。現在“令人頭禿”成了人們的戲謔之語,事情傷腦筋、熬夜傷身、作業傷身時候的絕妙回應。
舉例:“老師又出了一堆有壓力的功課啊,令人頭禿!”
(請用霸王洗發水)
奧利給
釋義:這一詞最早是出自某短視頻平台的一位網絡人士,每次在錄製的視頻開頭都會說句“奧利給”,給自己打氣。“奧利給”就是我們常說的“給力”的意思,包含讚美、加油、給人打氣的情感,正能量滿滿。
舉例:“我們遇到什麽困難也不要怕,微笑著麵對它。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麵對恐懼,堅持才是勝利。加油,奧利給!”
(加油,奧利給!)
給我康康
釋義:康康,願意是閩南語,形容詞,一般描述於生活幸福、“好”。因此詞的閩南語音易被誤聽成“看看”,現在網絡上多將“給我康康”當作“給我看看”使用。
舉例:“《知否知否,應是綠肥紅瘦》,在海外電視劇平台Viki上收獲了9.5的高分,國外網友們紛紛要求給我康康。”
(安排,給你康康)
誇誇群
釋義:2019年3月,各類誇誇群在網絡上流行起來,即“全方位地用華麗的辭藻瘋狂地誇獎吹捧你”的多人群聊。有電商平台還推出“誇人服務”。
舉例:“你穿這個裙子真好看”“裙子好看人更好看,兩者一大配更好看”
(買它)
OMG
釋義:美妝博主李佳琦的口頭語,他在抖音上錄製試口紅顏色的視頻,因為每一種顏色都非常好看,所以他在後麵都會加一句“oh my god”“這個顏色口紅太美啦”“買它,買買買”走紅網絡。
舉例:“OMG!一個大老爺們兒口紅賣那麽好”
(買買買買買買買)
上頭
釋義:指一時衝動、失去理智。出自競技遊戲Dota玩家中。某人在某次戰鬥中擊殺一定數量的英雄後,一時衝動,失去理智,明明不能再繼續戰鬥了,而且此時隻要自身意願,完全可以從戰鬥中離開。但是沒有離開,強行繼續戰鬥,結局肯定是被人kill了。
舉例:“吃吃吃!今天的賬單太上頭了”
(那買買買呢)
……
高手在民間。了解完以上流行語的內涵之後,你知道今年的流行語有哪些特征不?今天我們也來科普一下。
《語言文字周報》執行主編楊林成認為,當今流行語具有兩大特征:一是流行的社群性,二是色彩的遊戲性。2019年流行語,大都隻在一定的網絡社群中流行,全網性流行的、主流紙媒與新媒體共振的少。這與當今人類社會的傳播形態乃至文化特征有關。某一流行語的產生,基本上是來自某一社群,比如“阿中”,來自飯圈文化,飯圈外的人會覺得很陌生,莫名其妙。
楊林成說,娛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又一大文化特征。年輕的網民在匿名性的社交媒體上,揮灑才情,戲謔玩笑,語言的創造性空前爆發。商業化操控的大眾傳媒,又助推了網絡文化的“泛娛樂化”。年輕的網民們以 ‘娛樂’來放鬆神經,消遣閑暇,解構價值,嘲弄權威,以新奇的語言冒險來自嘲、嘲他,來表露、宣泄對現實遭際的哀歎、不滿,以至不平、不忿,樂於以流行語來尋找身份的認同與精神的慰藉。
(部分資料來源於澎湃新聞、環球旅行企鵝號等)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